找到相关内容35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生格言欣赏

    磨练出来的,若逃避现实,离开人与事,便 无从产生指挥. *人之所以痛苦,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, 别人总是对不起我.将一切错误归罪于 别人和外境,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...

    佚名

    |人生|格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0751318637.html
  • 佛弟子如何面对违缘?

    裨益非浅,具体做法可参照索达吉堪布的《佛子行三十七颂略记》。   2、将违缘转化为精神动力——这也如同世间法上的对待方式,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。   3、逃避现实,回避违缘——这只是暂时的规避,是...

    白玛开智

    |逆境|违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20130118110.html
  • 懂得因果就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

    痛苦。很多人都想逃避现实,这是不可能的。生活上有坎坷,工作上有挫折,逃脱不了,只能面对,只能忍受,没有别的出路。   比如有的人身体不健康,总是生病,怎么办?首先,你能不能超越它?如果做不到,那你能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命运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7363226043.html
  • 略谈“加持”

    心念,从而加强他们的意志,达到逢凶化吉,消灾祛病,这都是以精神力量为主宰。加持的力量可以改变被加持者的心,所谓佛菩萨加持,主要在于帮助被加持者坚强心力,加强他们直面困难的勇气,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现实,而不是叫他们逃避现实。因为,正信的佛教决不是逃避的,而是承担的,承担责任,承担命运的挑战,承担人生的苦难。当然,由于加持力缓冲了直对压力和冲击力,然后借力化力,以至于化解冲击和压力于无形。   佛法是...

    延德

    加持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1332035703.html
  • 证严法师静思语(第四篇)

    ”, 能得无限的快乐; 不能“舍”就会有“失”, 失去了心境的安宁。 1. 不经一事, 不长一智, 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, 若逃避现实, 离开人与事, 便无从产生智慧。 2. 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343309.html
  • 出离心——舍离五欲的心

    离心,才不会受到世间人事的诱惑和影响而烦恼不已。有出离心,才能了知苦空无常,并且体验到世界是苦空无常的。   许多人误解,以为有出离心就是不要世间、不要父母、不要儿女……通通都不要了,那叫逃避现实。出离并不是厌离、不是逃避。若父母健在而不尽子女的责任,这就不对。释迦世尊出家时,父母有人奉养,生活无虞。六祖惠能大师当初要去求法,也是先安顿好了老母。所以在家也好、出家也好,发出离心,并不表示不负责任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3743930.html
  •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

      如今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出家人特别轻视,好象在他们的眼目中,出家人都是因为人生不得意受到各种打击或者是生活上走投无路,才选择逃避现实出家为僧这条灰色道路。其实这正表明他们根本不懂得历史,我们且不说出家人本身所具有的功德及其内在的证悟境界,仅仅就民族文化交流来看,出家人对人类社会就写下了不可磨灭光辉灿烂的一页。   比如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史上,唐代的玄奘法师,在印度求学时曾受到了当时全印度举国...

    索达吉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1150741.html
  • 禅的目标

    的方法不是指导我们逃避现实,更不是教我们学者澳洲的鸵鸟那样,把向敌人警戒的视线,收回来,藏到泥土里去,就以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。因为禅不是自我催眠式的唯心论者。用禅的工夫可以消除自我,不但自私的小我可以...外在事物的目的。这些被视为宗教奇迹的现象,不是学习坐禅的目的。因为这些现象仅能给人一种好奇心和夸大狂的满足,不能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。 禅是从问题的根本着眼,不先从外在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征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2053216.html
  • 谈佛教教育

    佛教’是迷信、消极、逃避现实,都是没有认清楚佛教。下面仅就佛教的定义、教学的目标及教学的工具加以说明。  净空法师对‘佛教’的定义是‘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’。所谓‘九法界’,包括六道—天、人...

    张有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0155121.html
  • 佛教的现代启示意义

    智慧去消除你的分别心,放下你的执着心。我们就可以以一种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,我们需要以一种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。我们要面对现实,不要回避现实,不要逃避现实,要在现实中间去怎么样完成人格的培养。佛教是要...

    楼宇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2267124.html